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01
新車剛提的第三天,就被我撞到了墻角上。下車一看,一條又長又深的刮痕出現(xiàn)在后保險杠上,特別扎眼。
等我坐回駕駛位想繼續(xù)倒車時,雙手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,心里一陣莫名的恐懼。我不知道輕微的碰撞,車上的刮痕為何會讓我怕成這樣。
我很想找個人來幫我把車倒進車庫,可中午的車庫四下一片寂靜。只有發(fā)動機的聲音不停地催促著我,迫使我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(xù)嘗試。
待我終于把車倒進車庫后,內(nèi)心的不安并沒有隨之消失。熄了火,我坐在車里盤算著怎么跟先生開口說這件事。
我忐忑不安地撥通了先生的電話,跟他說我把車撞了。先生并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指責我,而是告訴我新手都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人沒事就好。
盡管先生沒說一句指責性的話,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的行為不能被原諒,決定不再開車上班,把新車鎖在了車庫里。
先生偶爾會問我怎么不開車上班,我會說單位車位不好找,會說小區(qū)門口的路太堵,會說騎小毛驢更方便。但我知道,真正的原因是我擔心自己再把車磕了碰了。
這樣的狀況持續(xù)了好幾個月,直到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輛后備箱凹進去的奔馳,腦海里突然閃過一句話:這么好的車撞成這樣,也不知道家里人會不會罵他。
這一刻,我才意識到,撞到車的我已經(jīng)回到了犯錯會挨罵的情境中,并且一直困在那里,等著那頓遲遲沒有落下的責罵。
原來,在我的意識中,犯了錯必須要受到懲罰,這件事才能算過去。
02
在我的記憶里,自己無論犯了什么錯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。哪怕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湯勺,都會被數(shù)落一頓。也只有等大人們把指責的話全說完,這件事才能慢慢平息。
犯錯和挨罰是我意識中的固定搭配,對受罰的恐懼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要小心,不要做錯事。
為此,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防范自己別犯錯上,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痛苦中。
但即使再小心,自己還是免不了會犯錯。我對犯錯必須受罰的信念也隨著一次次挨罰一層層加深,最后烙在了心上。
直到如今,就算我已經(jīng)完全獨立,就算我弄壞的是自己的東西,那份懲罰依舊需要有人來執(zhí)行,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錯誤成為過去。
在我的潛意識里,撞壞新車是個大錯,自責算不上該有的懲罰。所以我還在等,等有個人站出來對我實施與之匹配的懲罰。
心理學認知行為理論認為,人的行為模式不僅受意識和思維方式的影響,還深受潛意識的驅動。
也就是說,人的行為模式是基于他們對所處世界的理解而形成的。在不斷重復的行為過程中,我的意識形成了一種認知:從犯錯到受罰再到結束的模式才是完整的。
不僅如此,在我的潛意識里也形成了“只有被懲罰過,我才能重新被接納”的認知。
因此,犯錯必須被懲罰被大腦判定為好的經(jīng)驗,并把它保留下來藏在潛意識中。哪怕我沒有意識到,它仍會指引著我去完成這整個流程。
看清自己行為背后的原因后,我的那份害怕獲得了真正的安慰。
我不再指責自己,也不再等待該有的懲罰,我很心疼也很感謝那個幼小的自己,為了“被接納”所做的努力。
也感謝命運給了我這樣一個契機,讓我看到了存在于自己身上的漏洞,有機會將它彌補。
03
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令自己難以釋懷的經(jīng)歷。這些經(jīng)歷就像生活中遭遇了一場措不及防的雨,可能會淋濕,可能會讓覺得刺骨寒冷,從而留下了一些傷痕。
也許,很多人和我一樣一直卡在曾經(jīng)的經(jīng)歷中,在相同情境的刺激下,一次次重新體驗那份痛苦。
實際上,過去那些不愉快的經(jīng)歷,除了讓人受傷,也能讓人學會成長和堅強。這其中的區(qū)別在于每個人對這些過往的解讀。
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:我們成長的一生就是不斷地經(jīng)歷各種創(chuàng)傷的一生,并且會在學習處理創(chuàng)傷時成長。
每一次的受傷都是在提醒我們,這里有你需要學習的新內(nèi)容。
下雨并不是為了淋濕誰,而是為了讓人明白在特殊的時候怎樣才能照顧好自己。
那些該學的內(nèi)容全都學會了,升級后的你才能與過去真正告別,讓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。這才是命運安排每個人經(jīng)歷那些風雨的真相。
別讓過去的雨淋濕今天的你。雨會停,難熬的時光也會成為回憶。過去再狼狽,也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經(jīng)歷和體驗而已。
很多事情的發(fā)生,我們沒得選,但如何去面對卻是每個人都有得選的。
一切都是為了讓你走向更豐盛的自己??傆幸惶欤銜l(fā)現(xiàn)你已擁有無盡的勇氣與能力,把每一場狂風化解成心頭的萬里碧空。
作者簡介:
暄崗。文章首發(fā)微信公眾號:貓姐能量圈(tqq1214cat)。